童裝廠家批發一手貨源一歲

  作為盼盼龍品牌童裝的創始人,姚志霄在浙江織里經營童裝已有20多年。2004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造訪織里鎮第一屆童裝博覽會時,曾走近她的展位,有過一番細致的詢問。

  這一幕,恰好被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童裝分中心原主任王英抓拍下來。這張習近平與姚志霄親切交談的照片陳列在織里鎮中國童裝博物館里,常引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

  2017年,織里的童裝產量達13億件,銷售近500億元,其份額占據中國童裝市場的50%。到去年,織里連續4年入圍全國百強鎮,目前45萬的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高達35萬。織里的面貌變遷成為改革開放40年城市小鎮發展的生動樣本。

  據湖州市吳興區委書記吳智勇介紹,改革開放40年,織里涌現出一批像姚志霄一樣的童裝生產經營者,他們是織里服裝產業求新求變的親歷者,也是織里城市發展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織里座落于太湖南岸,是隸屬于湖州市吳興區的一座浙北小鎮。歷史上,織里因織造業得名,史料中有“遍聞機杼聲”的記載。但在改革開放前,織里的織造業一度萎縮凋零。

  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織里還只是太湖邊的一個小集鎮,“占地面積0.58平方公里,只有一條老街、一個村子。”吳智勇說,沒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也沒有臨近超大城市的區位優勢。由于人口膨脹、人均耕地短缺和農業生產的連年萎縮,織里成為杭嘉湖平原出了名的“窮鄉僻壤”。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些窮則思變的織里人開始嘗試重新操持織造手藝,利用紡織、刺繡、縫紉等老手藝,生產床罩、枕套等織品。“晚上紡織白天賣,老婆紡織老公賣,賺取利潤養家糊口”。

  “一根扁擔兩個包,走南闖北到處跑”。織里童裝(繡花)第一人——原軋村中學教師吳小章是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他回憶,當時他冒著風險與妻子晚上一起縫制繡花枕套,然后白天偷偷到十里八村去兜售。

  很快,夜產日銷的家庭作坊模式蔓延開來,到上世紀80年代初,經營戶達數千戶,并逐漸從生產床罩、枕套進入到盈利能力更強的童裝產業,銷售蹤跡遍及大江南北。

  1992年,湖州市政府批準成立織里經濟開放區,給予其范圍廣泛的發展自主權,把包括土地、規劃等諸多市級審批權限下放給織里鎮。1995年,織里鎮被批準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賦予部分縣級經濟管理的權限。

  吳智勇說,這兩項重大改革,讓織里人看到了發展契機,許多走南闖北的織里人紛紛回鄉發展,織里童裝的家庭型生產加工戶明顯增多,形成了“生產在一家一戶,規模在千家萬戶”的態勢,織里童裝迎來集聚爆發期。

  1997年,織里建立“中國織里童裝市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批發商。當年,織里的童裝產量達5000萬件(套),產值12.56億元;2001年,產量突破1億件(套),產值25億元。“織里童裝”區域品牌開始在全國童裝市場叫響。

  目前,織里工商注冊經濟體3.6萬余個,其中童裝類生產、經營及電子商務企業兩萬余家。吳智勇說,作為一個鎮,這么大體量,如果沒有規劃,就是一個亂哄哄的“大工廠”。

  這幾年,織里逐步從“經營市場、經營產業”向“經營城市”轉變童裝廠家批發一手貨源一歲。按照“生產進園區、生活進社區、商貿進街區”的規劃,先后投入30億元建設童裝產業園一期、二期和砂洗園區,推動童裝和上下游企業入園集聚、上規升級,把童裝生產端疏導到周邊園區。

  以大拆遷、大建設推動老鎮區有機更新,對3800戶城中村舊城區進行拆遷,3000畝舊廠房“退二進三”,拆出的空地主要用于“學校、醫院、文體、公園”等城市公共服務配套建設。

  同時,織里開出治理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垃圾分類等十大“藥方”,推行城市的精細化管理。547名鎮機關干部全面下沉到938條路段當“路長”,“遍地是黃金,遍地是垃圾”的織里徹底摘掉了“臟亂差”帽子。

  吳智勇說,值得欣喜的是,織里產業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現代服務業成為推動織里發展的新引擎。童裝產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有技術、有資金的外來務工人員和大學生成為新一輪創業主力軍,開始向品牌化和“微笑曲線萬元打造全國首家童裝設計中心。中心入駐優秀設計團隊20家,平臺常駐設計師240人左右。織里還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打造阿里巴巴-織里產業帶,成為中國首家入駐阿里巴巴產業集群平臺的產業帶,“網絡童裝市場”逐步形成。僅2017年,織里童裝實現線億元。

  走在織里人氣最旺的富民路上,這條縱貫鎮區中心的大街,店鋪林立,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在這里購物、聚餐、唱歌、看電影,享受著都市生活。

  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加大力度為居民提供符合現代城市標準的基礎設施與公共資源,讓織里越來越成為宜業宜居的新型小城市。

  據織里鎮黨委書記寧云介紹,目前織里鎮有三級乙等醫院1家,學校25所,5家大型商貿綜合體,3家電影院,16家金融機構,還有一批諸如文體中心、青少年宮等在建公共服務配套設施。

  與此同時,為做好新居民服務,織里發揮政府和各類商會、社會組織作用,完善新居民同城待遇,讓更多在織里創新創業的人才留下來。

  2011年,織里鎮與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新農合管理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實現參合人員門診和住院跨省異地聯網結算,惠及上萬人。

  在外來務工子女就學等方面,織里通過積分制、發放教育券等方式,讓更多外來務工子女就地入學。織里開展“宿舍革命”,鼓勵引導企業為員工宿舍配備中央空調、無線網、淋浴房,暑假為務工人員子女籌備“小候鳥”照顧班,定期組織夏日送清涼、為員工辦生日會,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

  “這兩年織里變化特別大。就業機會更多,城市環境也變干凈了,還有新醫院和好學校,在織里生活很好。”來自江蘇宿遷的“新織里人”曹翠志已經買了房,現在一家人都搬到織里定居。

  “長三角一些地區的人口是凈流出,但我們這兒是凈流入。”織里鎮黨委副書記湯雪東自豪地說,目前織里鎮新開盤的樓盤中約70%的房源為新居民購買,“他們不再是匆匆過客,而是成為融入織里城市發展的主角。”

  凡本網文章下標注有版權聲明的均為中青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使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作為盼盼龍品牌童裝的創始人,姚志霄在浙江織里經營童裝已有20多年。2004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造訪織里鎮第一屆童裝博覽會時,曾走近她的展位,有過一番細致的詢問。

  這一幕,恰好被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童裝分中心原主任王英抓拍下來。這張習近平與姚志霄親切交談的照片陳列在織里鎮中國童裝博物館里,常引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

  2017年,織里的童裝產量達13億件,銷售近500億元,其份額占據中國童裝市場的50%。到去年,織里連續4年入圍全國百強鎮,目前45萬的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高達35萬。織里的面貌變遷成為改革開放40年城市小鎮發展的生動樣本。

  據湖州市吳興區委書記吳智勇介紹,改革開放40年,織里涌現出一批像姚志霄一樣的童裝生產經營者,他們是織里服裝產業求新求變的親歷者,也是織里城市發展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織里座落于太湖南岸,是隸屬于湖州市吳興區的一座浙北小鎮。歷史上,織里因織造業得名,史料中有“遍聞機杼聲”的記載。但在改革開放前,織里的織造業一度萎縮凋零。

  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織里還只是太湖邊的一個小集鎮,“占地面積0.58平方公里,只有一條老街、一個村子。”吳智勇說,沒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也沒有臨近超大城市的區位優勢。由于人口膨脹、人均耕地短缺和農業生產的連年萎縮,織里成為杭嘉湖平原出了名的“窮鄉僻壤”。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些窮則思變的織里人開始嘗試重新操持織造手藝,利用紡織、刺繡、縫紉等老手藝,生產床罩、枕套等織品。“晚上紡織白天賣,老婆紡織老公賣,賺取利潤養家糊口”。

  “一根扁擔兩個包,走南闖北到處跑”。織里童裝(繡花)第一人——原軋村中學教師吳小章是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他回憶,當時他冒著風險與妻子晚上一起縫制繡花枕套,然后白天偷偷到十里八村去兜售。

  很快,夜產日銷的家庭作坊模式蔓延開來,到上世紀80年代初,經營戶達數千戶,并逐漸從生產床罩、枕套進入到盈利能力更強的童裝產業,銷售蹤跡遍及大江南北。

  1992年,湖州市政府批準成立織里經濟開放區,給予其范圍廣泛的發展自主權,把包括土地、規劃等諸多市級審批權限下放給織里鎮。1995年,織里鎮被批準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賦予部分縣級經濟管理的權限。

  吳智勇說,這兩項重大改革,讓織里人看到了發展契機,許多走南闖北的織里人紛紛回鄉發展,織里童裝的家庭型生產加工戶明顯增多,形成了“生產在一家一戶,規模在千家萬戶”的態勢,織里童裝迎來集聚爆發期。

  1997年,織里建立“中國織里童裝市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批發商。當年,織里的童裝產量達5000萬件(套),產值12.56億元;2001年,產量突破1億件(套),產值25億元。“織里童裝”區域品牌開始在全國童裝市場叫響。

  目前,織里工商注冊經濟體3.6萬余個,其中童裝類生產、經營及電子商務企業兩萬余家。吳智勇說,作為一個鎮,這么大體量,如果沒有規劃,就是一個亂哄哄的“大工廠”。

  這幾年,織里逐步從“經營市場、經營產業”向“經營城市”轉變。按照“生產進園區、生活進社區、商貿進街區”的規劃,先后投入30億元建設童裝產業園一期、二期和砂洗園區,推動童裝和上下游企業入園集聚、上規升級,把童裝生產端疏導到周邊園區。

  以大拆遷、大建設推動老鎮區有機更新,對3800戶城中村舊城區進行拆遷,3000畝舊廠房“退二進三”,拆出的空地主要用于“學校、醫院、文體、公園”等城市公共服務配套建設。

  同時,織里開出治理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垃圾分類等十大“藥方”,推行城市的精細化管理。547名鎮機關干部全面下沉到938條路段當“路長”,“遍地是黃金,遍地是垃圾”的織里徹底摘掉了“臟亂差”帽子。

  吳智勇說,值得欣喜的是,織里產業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現代服務業成為推動織里發展的新引擎。童裝產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有技術、有資金的外來務工人員和大學生成為新一輪創業主力軍,開始向品牌化和“微笑曲線萬元打造全國首家童裝設計中心。中心入駐優秀設計團隊20家,平臺常駐設計師240人左右。織里還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打造阿里巴巴-織里產業帶,成為中國首家入駐阿里巴巴產業集群平臺的產業帶,“網絡童裝市場”逐步形成。僅2017年,織里童裝實現線億元。

  走在織里人氣最旺的富民路上,這條縱貫鎮區中心的大街,店鋪林立,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在這里購物、聚餐、唱歌、看電影,享受著都市生活。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加大力度為居民提供符合現代城市標準的基礎設施與公共資源,讓織里越來越成為宜業宜居的新型小城市。

  據織里鎮黨委書記寧云介紹,目前織里鎮有三級乙等醫院1家,學校25所,5家大型商貿綜合體,3家電影院,16家金融機構,還有一批諸如文體中心、青少年宮等在建公共服務配套設施。

  與此同時,為做好新居民服務,織里發揮政府和各類商會、社會組織作用,完善新居民同城待遇,讓更多在織里創新創業的人才留下來。

  2011年,織里鎮與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新農合管理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實現參合人員門診和住院跨省異地聯網結算,惠及上萬人。

  在外來務工子女就學等方面,織里通過積分制、發放教育券等方式,讓更多外來務工子女就地入學。織里開展“宿舍革命”,鼓勵引導企業為員工宿舍配備中央空調、無線網、淋浴房,暑假為務工人員子女籌備“小候鳥”照顧班,定期組織夏日送清涼、為員工辦生日會,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

  “這兩年織里變化特別大。就業機會更多,城市環境也變干凈了,還有新醫院和好學校,在織里生活很好。”來自江蘇宿遷的“新織里人”曹翠志已經買了房,現在一家人都搬到織里定居。

  “長三角一些地區的人口是凈流出,但我們這兒是凈流入。”織里鎮黨委副書記湯雪東自豪地說,目前織里鎮新開盤的樓盤中約70%的房源為新居民購買,“他們不再是匆匆過客,而是成為融入織里城市發展的主角。”

相關文章

童裝批發貨源網

  1996年從家庭作坊起步的今童王已成為集兒童服裝產品研發、生產和經營為一體的童裝企業,今童王所在的湖州市織里鎮更是“中國童裝之都”,每年生產約4.5億件童裝,當地說法是“全國每四個兒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亚洲色图综合网|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炫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区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丁香五月综合缴情综合|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日韩欧美Aⅴ综合网站发布|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内射日韩久| 国产91久久综合|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色综合天天综合|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自拍|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3|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亚洲综合成人网|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成人|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